一、近年来我国星级酒店数量趋势如何?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星级酒店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星级饭店13304家,至2017年下降至10645家。

2019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星级饭店10667家,8920家星级饭店的经营数据通过了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审核。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星级饭店数量为9923家,共6345家星级饭店经营数据通过审核。

扩展资料

在疫情中一星级饭店整体受损严重程度最低:

通过对比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各类星级酒店经营情况数据可以发现,受疫情影响,总体营收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五星级酒店,同比下降62.6%,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一星级酒店;

在客房收入方面,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也是五星级酒店,同比下降70.9%,受疫情影响最小的为一星级酒店,同比下降42.8%;

在餐饮收入方面,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为二星级酒店,同比下降63.7%;受疫情最小的为一星级酒店,同比下降48.2%。

对于五星级酒店而言,营收主要靠较高的平均房价较高和出租率来拉动,2019年五星级酒店营收中客房收入占比为41.05%(2018年为52.22%),而疫情阻碍了人们的出行进而影响到酒店的入住率,因为给五星级酒店带来的冲击最为严重,这一点也能五星级酒店客房收入下滑幅度可以看出。

而对于一星级饭店而言,餐饮收入占比较大,在此次疫情中,不少饭店采取提供外卖餐饮服务等方式来止损,因此一星级饭店整体受损严重程度最低。

二、分析当前中国酒店发展现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酒店市场竞争分析及酒店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报告》分析:我们国家在推行建国酒店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与国情相结合,初步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的酒店科学管理体系,使酒店企业从经验型行政管理开始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促进了中国酒店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朝现代化方向加速转变。

中国酒店行业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在近些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发展到如今,酒店行业的生命力非常的旺盛。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1、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

2、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我们无法预估的,其行业的优势占据很大的关键作用。因此,酒店行业将会面临很多发展机遇。

三、2021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第一、是从星级到品牌。

传统星级酒店同质化严重,体验感雷同,品牌在持续弱化,消亡与演变将是必然。在未来,有鲜明品牌精神和相应调性产品设计的连锁品牌,话语权将会越来越重。

第二、本土品牌的崛起。

疫情过后重新开放边境,国际客源几乎没有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中美对抗和各国的本位主义,包括疫情后遗症都会使国际出游人数减少,酒店本土品牌会崛起。

第三、单体走向连锁。

关门的酒店里面,98%是单体。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较弱,自身各方面承受能力有限,向连锁化、品牌化转型迫在眉睫。

第四、全服务到精选。

过去酒店盲目追求星级、追求配套齐全。以后就不会了,很多酒店没有条件做这么大的会场了。

第五、从地产配套到投资工具。

酒店不再是房地产业的附庸和装饰,而是一个回报可观的投资工具。在当前大环境下,投资酒店依然有很多利好。

四、现在五星级酒店内部存在的问题现状,具体点

主要是:1、基层岗位人员缺乏

2、人员流动性太大,包括基层和中高层跳槽都比较频繁

3、因为人员流动大,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4、一些酒店的客房出租率较低

5、有些部门人浮于事,领导业务素质不佳,靠拉关系内部斗争上位

五、中国的酒店行业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呈现怎样的趋势?

中国5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5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如何写)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内结构性差异化特征。由于国家对三公消费和八项中央规定的限制,以五星级酒店为代表的豪华酒店消费需求迅速萎缩。同时,由于经营成本高、房地产投资高峰期等因素,豪华酒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率逐年下降。

在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高峰后,以如家、汉庭等连锁酒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由于严重同质化和供应过剩,已进入洗牌阶段。中高端酒店业受益于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快速扩张,再加上经济型酒店和豪华酒店消费转移的影响。近年来,中高端酒店迎来了行业分红时代,并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发展态势。

未来中国酒店业的结构布局将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呈现中高端酒店为主体的特点。从目前国内酒店市场结构来看,中端酒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中高端酒店将迎来中长期快速发展阶段。如果你不了解互联网,不要投资或经营酒店,即使你已经是高级酒店的专业经理,因为你不了解生产关系。如果你不了解生产关系,你就不属于酒店商业圈,那么你离失败不远了。

未来,酒店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进入酒店,如刷脸支付、代码扫描入住、AI前台、智能客房系统等。这对酒店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好了,就能抓住机遇,收获很多。相反,我们可能会被市场淘汰。随着企业组织的日益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和多样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将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技术和对管理者的要求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                 

六、酒店的现状前景

按国家统计局口径,至2007年底,中国本土星级酒店已经达到了14326家,其中包括:白金五星4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星级饭店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全国共有饭店及旅游住宿单位超过3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

2007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数量是1978年全国饭店总数的100倍;2006年全国星级饭店实现利润33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全国已经拥有绿色旅游饭店2000多家;有41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67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管理了516家饭店,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2007年的假期调整政策让酒店业绷紧了每一根敏感神经。带薪休假的出台更是激活了旅游酒店板块。带薪休假的出台,无疑是给予酒店和旅游业的一块特大蛋糕。这让酒店旅游行业进入“价量齐升”的黄金投资期。同时国内消费升级推动国内游的游客人次与人均花费同步增长,现代交通工具提供的更为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使交通对旅游的瓶颈约束效应越来越小,这使观光游得以继续发展,而休闲度假游也将逐步兴起。旅游市场针对此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很多度假型酒店更是看准了商机,针对这个市场的变换进行着相关的调节。而对于深处大都市的商务型酒店而言这一消息同样令其拍手叫好,由于“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商务型酒店免去了多年来由于假期造成的“空房”甚至是“降价”的尴尬,“五一”的正常工作,让商务型酒店拥有了正常的“商务”价值。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从金融界一路波及到实业界,酒店业作为与金融实体关系最为密集的产业,影响在所难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蔓延至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在08年下半年已开始感到经营压力。持续了数月的金融危机,通胀、油价上升导致的交通成本上涨,让不论是消费旅游还是商旅出行的人们都压紧开支。消费旅游和商旅客人的减少使得在这条产业链条上的酒店业切实感受到了冬天般的寒冷。但是,中国商务部将在三方面大力发展酒店餐饮行业,首先,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其次,重点关注和解决酒店行业的放心消费问题,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第三,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纵深发展。商务部高度重视中国的酒店与餐饮业,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将大力发展酒店与餐饮业。

酒店业应顺应国家扩大内需的号召,各大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应调整客源结构,瞄准内需市场,以度过危机。应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练好内功。酒店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刚性,总有一部分人得住酒店,所以应抓牢商务市场,开发散客旅游市场。从长远来看,酒店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1.供给相对过剩,竞争激烈,今后发展速度降低。 1996年到2000年旅游酒店业共增加35.4万间客房,平均年增长率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长率为4.0%。由于供大于求,导致酒店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从1996年到1998年全国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利润率逐年下降,1998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1998.

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6.43亿元。这种态势。遏制了新的投资,迫使酒店产业的规模扩张速度降低,同时提出控制酒店总量、提高酒店质量等战略性问题。

2.酒店业新的发展投资点将逐步西移并优化地域结构。

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国家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开发中西部的措施,一部分酒店投资将有可能从东部、南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西部的酒店业将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酒店业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域。从总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各个城市旅游酒店的总量和档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区发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内就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瓶颈主要是西部地区。

3.高档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继续与国际接轨,努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新的趋势。 就竞争领域来看,在高档酒店领域,外资酒店将继续保持优势,内资酒店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而在中低档领域,外资酒店还未采取行动。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建设的重点。经济型酒店是外国酒店集团的关注点。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就这个趋势,外国酒店集团看准了中国的经济性酒店是个有潜力的增长点。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未来需求趋势是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国内游客所看重的酒店业类型。在质量、服务上,高档酒店基本满足需求,而中低档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和国际标准相差很远。这种态势,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不相吻合。中国拥有24万多个大中小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其中1万左右是星级酒店,占4%。有23万多家、96%以上的住宿设施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这里,多数是中、小酒店。所以,改造现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将来酒店行业建设上的重点。

4.国有酒店脱离原投资部门,转制问题增多,防范风险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入世后,国际酒店更容易地进入中国酒店市场,中国酒店行业竞争加剧。由于体制原因和改革动力不足,国有酒店处于劣势地位,而且越来越被动。国有酒店面临着竞争、改组、兼并、破产的压力。国有酒店在压力面前不得不改革,在改革中就有可能被改组、出售或破产。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军、警及商业银行与自己投资持有的酒店脱钩,不再经营酒店投资业务。由于所有者的转换和由此引起的体制、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酒店人心浮动,经营失衡、管理失调,以至于业绩失败。酒店的兼并、破产,会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等社会震荡。对此,防范国有酒店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风险将越来越重要。

5.酒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中国酒店行业刚开始形成时,因酒店比较少,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竞争重心是数量。所以,中国酒店业初期的发展水平与酒店设施的数量规模有关。在酒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行业的发展水平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了。因为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酒店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影响酒店业的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关键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员素质问题。

6.酒店的集团化进程在逐渐加强,国际集团更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中国酒店业开始注意集团化问题。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110余家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酒店700余家,星级酒店集团化程度达7.2%。在中国酒店业集团20强中,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入选12家,中国酒店集团入选8家。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入选的8家酒店管理公司经营规模均已达到国际饭店集团300强的标准,反映出中国饭店集团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的状态和国际酒店集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2000年的资料,名列中国第一位,名列全球第57位的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仅拥有酒店50家,仅为圣达特集团的0.77%。客房13598间,仅为圣达特集团的2.5%。排行第十位的美国凯悦集团(Hyatt Hotels/HyattIntemational,USA)拥有酒店201家,拥有客房86711间。总的来说,中国的酒店集团未形成大的联合舰队:未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集约经营;酒店集团成本高,机构臃肿,层次多,效率低;知名度不高,集团优势不明显。从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酒店集团在短时期内很难与国外大型酒店集团形成有力的竞争,因而,中国酒店集团的发展将制约着中国酒店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 1.一大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尽管外界环境不错,仍然长期处于亏损之中。

2.另一小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销售良好,入住率很高,但酒店似乎发展到了一个坎儿上,员工热情、销售业绩、服务质量都无法再上一个台阶。

3.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在本行业纵向比,还算显得略高一等,但在国际上横着比,中国高档酒店在战略态势、管理精度、服务深化和全球运作方面和国际同等级酒店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的软环境只相当于国外三星甚至更低档次的酒店。

4.中国酒店业效率低下,运作及形式千篇一律,找不到差异化和多样性的轨迹,在国际竞争中附加值极其微薄。

5.中国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质与培养模式上与国际酒店人才存在较大差距,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现有高级酒店管理人才70%来自国外,或者有过国外酒店培训经历。中国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酒店管理学院,也没有一个规范完整的酒店人力资源市场。 1.酒店在预订技术、服务技术、产品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全面滞后,使得行业内部的竞争只能长时间集中在资本规模、关联业务、利润让渡等层面上。

2.酒店业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外资新增投资的可能性不大,但境外酒店管理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速度将加快,进入这一领域的方式主要为所有权收购、带资管理、合同管理、特许经营等,竞争激烈程度将加深。国有大型酒店集团存在较大的寻求外资并购的机会。

3.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工资水平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势必成为酒店业的生存竞争的焦点之焦点。

4.无论是“三资”或国有酒店都应该走同层次横向联合的道路。

5.国有民营酒店总体上属于中小型酒店,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原因,发展一直不畅,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到的冲击也最大。但民营酒店在未来是个趋势。

6.酒店营销的竞争将会出现在酒店提供产品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多样化的产品是酒店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

7.在旅游资本市场方面,一些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将可以直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走规模、多元化发展之路。

8.酒店应在广泛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体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细分并从中选出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集中的市场营销。在集中营销的基础上,酒店应突出自己产品竞争对手的差异,以差异求得竞争的优势。

9.酒店文化越来越受到客人追捧,创建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成为塑造酒店优势品牌的一部分。

10.由于竞争不断加大,劳动力市场活跃,加快了酒店业员工流动速度。

11.环保意识风起云涌的今天,绿色客房已经从创新走向了成熟。

12.随着本世纪IT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更新,客房的创新也尽显高科技的踪迹。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成为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