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是经历过“一万小时定律”的打磨才最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日常生活细节中所有的理所应当,其实都是在享受别人“一万小时定律”精益求精的成果。

其实对于成功者来说,不管练习的过程枯燥与否,有趣与否,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来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大都不是寻常之辈。

从心理学上分析,用上千上万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一件理性的事。常常会产生困扰,还会被人家认为是死心眼。但这种极端的感受却正是才能的组成成分,因为这里包括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力量;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激情。这是维持与激发激情的钥匙。

二、职场中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格拉德威尔一直在努力将对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古典音乐人和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易懂的文字。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了“一万小时的规律”。他的研究表明,在任何领域成功的关键与才能无关。只是练习题而已。每天3个小时的练习只是平均值,实际练习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也在柏林音乐学院进行了调查,学小提琴的人都是从大约5岁开始练习的,起初每个星期练习两三个小时,但8岁开始最优秀的学生每周练习6个小时12岁8个小时14岁16个小时,20岁一万个小时的法则,所有上班族都要看的黄金法则布加迪今天,10000小时法则已经进入大众意识,它很有魅力,很多人正在为10000小时努力训练。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上两个小时的英语课,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们每个人至少投资了5000个小时的英语学习,这只是上课时间,如果包括做题突击考试上大学,所有中国人投资英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万个小时,现在有了问题。一万个小时的法则,所有上班族都要看的黄金法则全中国的考生都为英语考试付出了1万个小时的努力,为什么很多人的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因为我没有集中精神。因为没有办法注意因为不是有效的练习,所以不能练习质量。

现实中这种相似的现象数不胜数。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是累积的过程,下一次努力是最大限度地吸收上次努力的结果、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从头开始。斯图尔伯格说。“伟大的演员们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但从未达到世界水平或国家水平。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一定在练习时间,而是练习时做的事情。”总之,这一万个小时不仅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

三、一万小时定律

在一个月之前,我读一本书,第一次听到了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之后在电视剧或者其他书籍中开始多次的听到。

一万小时定律大致是说,一个人做事坚持一万个小时,你就会成为这领域的杰出者,即使是你对这件事并不感兴趣或者是没有一点点天赋。一万小时,你只要每天做三个小时,连续10年,就可以达到。

关于一万小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件,我们大部分人都做过的事,那就是上学,学习的时间一定已经超过了一万小时,可是我们并没有在学习上变得卓越。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每天学的内容不同,学的科目不同,可是我想以画画来说,你花费一万个小时一定不是一直画同一幅画,所以,这有什么不同,这让我感到很困惑。

四、一万小时定律(Ten thousand hours law)

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启示:

1、做一件事要更多的关注过程,朝着自己的目标进行大量练习,即便最后没有成功,但一路走来获得的技能同样使我们变得强大。

定律是什么意思(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意思)

2、一万小时理论的核心是专注,专注一个领域,专注一个方向,专注一个行业。而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堆砌时间。找准你要专注的方向。

五、一万小时定律是什么?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是经历过“一万小时定律”的打磨才最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日常生活细节中所有的理所应当,其实都是在享受别人“一万小时定律”精益求精的成果。

扩展资料:

“一万小时定律”的例子,在音乐领域,莫扎特是公认的神童,据说他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作曲,6岁就开始随父亲到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短短的35年人生里,一共创作了将近600部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后世经典。

但是,有人仔细研究了莫扎特的生平,发现所谓的“神童”其实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经过了大量刻苦的训练。

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教他音乐了,每天训练的强度非常大。在他6岁生日以前,他已经练习了3000多个小时。所以,人们看到的天才背后,其实是辛苦汗水的付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万小时定律

六、一万小时定律,到底指的是啥?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个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你在某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其实说的就是进行量的积累,然后达到质变。道理一点儿也没错,可是芸芸众生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个岗位待了几十年,普普通通的过完了这一生。大部分人都没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每个领域的杰出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坚持一万小时的。这里的一万小时不是指重复机械的做一万个小时的工作,比如你扫一万个小时的地,一样的扫法,重重复复一千万个小时,也丝毫没有长进,只是单纯的在完成一件事情而已。这一万个小时对你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除了让家里更干净而已。并不属于有效的、能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时间。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你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重重复复的,即使累计了一万小时,你也没有办法实现质变,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

        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中的一万个小时,指的是有效的时间。何谓有效?首先得熟知整个工作流程,有一定的熟练度,这是最基本的,也是第一步。但往往很多人也就止步于这里了。

        有了一定的熟练度之后,可以思考如何优化工作,更有效的配置资源。以扫地为例的话,在熟悉了扫地工作之后,可以思考那片区域容易落灰,要着重、定期去扫,哪些区域不需要经常去打扫,从哪边开始,以什么方式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其实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工作了。

        工作效率达到最优化后,可以接着思考,从当前这个点能否延拓到其他的方面,由点及面的铺陈开来,如果能思考到这一点,所能掌握的就不局限于手上的那一份工作,会深化到整个行业、整个领域的思考,考虑问题的层次、广度自然就不一样了。一万小时定律才发挥了真正的效用。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