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对皇后的称呼
“皇后”或“梓童”
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梓童的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扩展资料:
皇后的其他称呼
1、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
2、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3、元后、元嫡。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4、继后。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区别元后。
5、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所说的“老婆”。
6、天下母、天地母。皆为对皇后的敬称。
7、坤极。皇后的别称。
8、慈壶、慈闱。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童
皇上如何称呼皇后的
皇上称呼妻子为“皇后”或者“梓童”。
梓童是皇帝对皇后的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所说的“老婆”。
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扩展资料:
皇后的别称
一、椒房
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
二、中宫、正宫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三、元后、元嫡
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四、继后
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区别元后。
五、天下母、天地母
为对皇后的敬称。
六、慈壶、慈闱
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后
古代皇上怎么称呼太后的?
皇帝一般都称呼皇太后为:母后,或者直接称呼:皇太后。
在清朝,皇帝称太后为皇额娘。至于其他朝代皇帝都称太后为母后,而慈禧太后被称作亲爸爸是个例外,那是因为慈禧喜欢被人用男人的称号。
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以后历代皆然。
扩展资料:
太后制度
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无生母,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生母、先帝皇后皆无,则以抚育皇帝的先帝嫔妃为皇太妃,有时也加封为皇太后;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
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这里的王太后是指诸侯国藩王(或诸侯国君王)的母亲。如前凉(马)王太后(凉王的张骏正妻)、代国(薄)王太后(后来成了薄太后)。规则用法是“藩国名+王太后”;不规则用得话“藩邦名+姓氏+王太后”(或某某王太后),以区别于姓王的皇太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