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特龙有什么形态特征?

异特龙又称跃龙或者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

大型恐怖杀手

异特龙是种典型的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粗壮的颈部、长尾巴以及缩短的前肢。它们生存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晚侏罗纪时期。脆弱易特龙是最著名的种,平均身长为8.5公尺,而最大型的异特龙标本的身长估计为9.7公尺,体重为2.3公吨。

在兽脚亚目之中,异特龙的头颅骨、牙齿与身体的比例适中。异特龙的牙齿都为锯齿状,越往嘴部深处,牙齿就越短、狭窄、弯曲。这些牙齿很容易脱落,所以它们会不断地生长、替代,并成为常发现的化石。

异特龙的眼睛上方拥有一对角冠,由延伸的泪骨所构成,角冠的形状与大小随着个体的不同而不同。鼻骨的上方也有一对低矮的棱脊,并沿着鼻骨,连接到眼睛上的角冠。这些角冠可能覆盖着角质,并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替眼睛遮蔽阳光等。

异特龙的头颅骨是由个别的骨头所组成,而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它的头颅骨后上方也有一个棱脊,可供肌肉附着,这个特征也可见于暴龙科动物。异特龙脑壳顶部较薄,可能为促进脑部的体温调节。

二、异特龙是什么样子?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

三、异特龙的资料有谁知道?

异特龙,又被称为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霸王龙的一种。它是一种中等水平经营规模的二足、掠肉食性霸王龙,长8.5米,较大 9.7米,重1.5~3吨,最重要3.6吨。她们日常生活在侏罗纪时代,大概在一亿5500一亿年到一亿3500一亿年。自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取名为OthnielCharlesMarsh至今,早已有很多很有可能被分类为异特龙,但仅有极少数被觉得是合理的。

Allosaurus(Allosaurus)又被称为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霸王龙的一种。它是一种中等水平经营规模的二足、掠肉食性霸王龙,体长9米,最大可以达到9.7米。她们日常生活在侏罗纪时代末期,大概一亿5500万年到一亿3500一亿年。

特殊龙有大部分头骨,上面有窟窿,能够缓解净重,双眼上面有角冠。她们的头头骨由好多个分离的骨骼构成,骨骼中间有可挪动的骨关节。用餐时,颌能够先下伸开,随后上下伸开咽下食材;她们的下颚还可以前后左右滚动。口中有70颗大、尖、弯的牙。与大、强的后腿对比,他们的前腿小,手有三个手指头,指爪大而弯,长25厘米。尾长而重,能够均衡人体和头顶部。特殊龙的框架和别的兽脚亚目霸王龙一般主要表现出相近飞禽的轻便空心特点。

在这段时间,异特龙是北美洲莫里逊组最普遍的大中型掠食小动物,坐落于食物网的顶部。她们可以吃别的大中型食草霸王龙,例如:鸟脚底目,剑龙科,蜥脚底目霸王龙。大家经常觉得,异特龙根据人群协作来进攻蜥脚霸王龙,可是非常少有直接证据说明他们有一同进攻的社会行为。她们能够根据埋伏来进攻大物,用上颚来进攻猎食。

异特龙眼上面有一对角冠,由拓宽的泪骨构成。角冠的样子和尺寸因个人而异。鼻上也有一对低棱脊,顺着鼻梁骨,连接到双眼上的角冠。这种角冠能够遮盖角质层,而且有不一样的作用,比如:为双眼挡住太阳,视觉效果展现,及其种群内部的战斗行为(难题是他们十分敏感)。头后边还有一个棱脊,能够用于粘附全身肌肉,这还可以用于粘附暴龙科小动物。

泪骨里侧有凹痕,很有可能掩藏腺管,如盐腺。上颌里侧有凹痕,比基本兽脚霸王龙的鼻息肉发展趋势得更强,例如角鼻龙和马什龙;这种凹痕很有可能与味觉人体器官相关,例如犁鼻器。异型龙脑袋顶端较薄,能够推动人的大脑特异性免疫。

异型水龙头头骨由单独骨骼构成,骨骼中间有可挪动的骨关节。比如,下巴的上半部分和下半一部分能够向外弯折,提升骨骼中间的空隙,进而咽下更高的食材。脑袋和额骨中间也很有可能有相近的骨关节。凭借下颚灵便的骨关节,异特龙的嘴张大非常大,非常容易撕扯。针对猎食而言,它是。

科学研究尸体,我们知道许多霸王龙都非常大,但这并不代表着她们很聪慧。马门溪龙活著时重约40-50吨,脑重约1斤。如同剑龙一样,他的人体像小象一样大,而他的人的大脑像核桃仁一样小。异特龙也有一个极大的人体,但据推断,他的人的大脑很有可能十分比较发达,是侏罗纪时期智商最高的大中型肉食恐龙,这也为她们的群居动物给予了便捷。

特殊龙归属于特殊龙科,特殊龙科是一种大中型兽脚亚目地演变支撑。1878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创立了特殊龙科,可是在七十年代以前,特殊龙科非常少被应用,取代它的的是斑龙科,可是斑龙科一直以来被视作大中型兽脚霸王龙的“未分类种群聚集地”。巴特里在1976年发布他的专题论文以前,与特殊龙同样阶段取名的腔躯龙常常被视作特殊龙的近义词,而且常常被应用。

几个学者以前在她们的著作中应用斑龙科来替代特殊龙科,包含:吉尔克分子、休尼博士研究生、罗默博士研究生、罗德尼·史提尔和亚历克·沃克。自巴特里发布他的知名度专题论文后,特殊龙科逐渐广泛应用,但没有确立的界定。有一些半科学研究特性的著作把特殊龙科用在不一样的大中型兽脚霸王龙科上,一般包含这些比斑龙科更高、更知名的种群。

特殊龙科是肉食龙下目地三科之一,此外两科分别是鲨齿龙科和中华盗龙科。一九八八年,葛瑞格利·韦德明确提出特殊龙科演变为暴龙科,因此变成并系群;可是,这一见解已被否认,暴龙科已被分类为另一群兽脚支派,虚骨龙类。特殊龙科是肉食龙下目中组员至少的一科,在大部分科学研究中,除开特殊龙属以外,仅有食蜥王龙和一只发觉在荷兰的未命名特殊龙超科霸王龙被觉得是很有可能的合理属。Epanterias是另一种很有可能的合理特性,可是Epanterias和食蜥王龙很可能是特殊龙属的大中型个人。最近的科学研究保存了食龙,将Epanterias归到特殊。

一直以来,半科学研究参考文献和大家读本都把异特龙叙述为团体觅食,并且以蜥脚霸王龙和别的大型恐龙作为觅食目标。约翰逊·帕洛(RobertT.Bakker)从掉下来的牙和大中型猎食被咬骨骼中分辨出去。异特龙有一种等位基因抚养的社会行为。帕洛觉得,成年人异特龙将食材带到洞穴,供幼时异特龙服用,避免 别的肉食动物寻找食材。

这还可以表述异特龙动物化石中,年青人和近成人的占比相对性较高;由于在当代鄂鱼和科莫多龙中,年青人和近成人非常少在聚食的地区被杀掉。这一基础理论还可以表述帕洛发觉的洞穴情况。一些直接证据说明,异特龙在类似食材中,如肋巴骨残片上的类似食材很有可能会掉下来。

四、恐龙大全图片和名字

恐龙大全有鸭冠龙、双冠龙、异特龙、隙龙、梁龙、迷惑龙、肯龙、腔骨龙、重爪龙、异特龙。

1、鸭冠龙

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

2、双冠龙

双冠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3、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4、隙龙

隙龙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隙龙全长9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5、梁龙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6、迷惑龙

迷惑龙可能重量达26吨,而大约体长21-23米,脖子6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尾巴大约长达9米,站立到臀部大约4.5米高。

7、肯龙

肯龙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全长4.5米,身高1.5米。剑龙类的一种,头小体长,后腿比前腿长,背脊前部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后部有两排骨质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龙来侵犯会挥动尾巴,用刺棒回击。

8、腔骨龙

腔骨龙又名虚形龙,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首先出现于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约有2-3米长,臀部高于1米高,非常纤细,可能是种善于奔跑的动物。

9、重爪龙

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属于食肉的兽脚类恐龙,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

10、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恐龙的简介

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五、谁知道异特龙的资料??

异特龙

身长:10-12米,最大的有15米长

身高: 站立大约5米高,臀高约2米

体重:3吨

时代:侏罗纪后期

食物:肉食

分布地区:北美洲、澳洲、非洲

种类:龙盘目兽脚亚目奔龙科。

异特龙英文名字(Allosaurus)的含义是“带头盔的蜥蜴”,是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1883年,M.P. Felch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了第一只异特龙化石。后来在科罗拉多州又发现了60多只异特龙化石。这一终极杀手的面目才渐渐为人所熟知。

以体型而言,异特龙虽然比暴龙略小一号,但是和暴龙相比起来,异特龙具有比暴龙粗大,且更适合于猎杀草食恐龙的强壮前肢,因此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异特龙才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猎食动物。它们最早在北美洲侏罗纪晚期生活,1亿5000万年前,它们在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原野上成群捕食猎物,所向无敌。是侏罗纪最凶残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头部非常大,头骨长达1米。异特龙下颚是咬合的,上下颚可以前后移动,便于撕裂猎物。异特龙有一个血盆大口,可吞食大块的肉类,一张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它有着70枚非常大而坚固的牙齿,不仅锋利,而且还有倒构,每颗牙有4英寸长。所有的牙齿都向后弯曲,正好用于咬开猎物的肉,而且还能防止咀嚼的过程中肉往外掉,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如果某个牙齿脱落了或在战斗中被扭掉了,一个新的牙齿会很快长出来填补这个空缺。它的尾巴又粗又长,后腿高大粗壮,有三只带爪的趾,但前臂小而短,也有三只带有锋利尖爪的趾,这些爪子足有6英寸长。

六、异特龙是什么样的

异特龙(属名:Allosaurus)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公尺,最长可达12到13公尺。它们生存於晚侏儸纪,於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

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重量,眼睛上方拥有角冠。它们的头骨是由几个分开的骨头组成的,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进食时颌部可先下上张开,然後在左右撑开吞下食物;它们的下颚也可以前後滑动。颚部拥有数十颗大型、锐利、弯曲的牙齿。[1]相较於大型、强壮的後肢,它们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弯曲,长度为25公分。尾巴长而重,可平衡身体与头部。异特龙的骨架和其它兽脚亚目恐龙一般,呈现出类似鸟类的轻巧中空特徵。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者,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下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它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颚来撞击猎物。

第一个可明确归类於异特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所发现。异特龙具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过去曾有许多种最初被归类於异特龙,但现在被分类於个别的属。最著名的种是模式种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异特龙在20世纪中长期被名为腔躯龙,直到在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大量的化石後,异特龙才成为常用的名称,并成为最广受研究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的化石主要来自於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另外在葡萄牙、坦尚尼亚也发现了可能的化石。异特龙的化石是美国犹他州的州化石。由於异特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吸引了一般大众的注意,并出现在数个电影与电视节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