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关于马嵬兵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诛杨国忠,第二阶段是赐死杨玉环。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唐玄宗对她一见钟情,于是上演夺爱大行动,最终占为己有。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到了独宠的地步。爱屋及乌下,杨贵妃的家人都得到了重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成了唐玄宗的宠臣。而杨国忠又是一个小人,他揽权后,弄得朝廷上下昏暗无比,特别是和安禄山极为敌对,弄得水火不容。安史之乱,唐玄宗放弃长安出逃,必须有人承担后果,而这个人肯定不能是皇帝本人,必须是臣子,于是不幸随驾的宰相杨国忠便必死无疑了。自古为“国破”背黑锅的,皆是此等“奸臣”,已经形成了套路。

安禄山原本是一方诸侯,拥兵数万,唐玄宗对他的宠爱让他骄傲自大,但是杨国忠的不相容让他怒不可遏,于是在他的主导下,发生了"安史之乱",面对大军压境,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等人弃城而逃,这场政变是一个密谋,是太子李亨和禁军合谋而位,安史之乱必须要有人负责,最大的责任人唐玄宗自然不能负责,而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就是最好的替死鬼,随军将士也需要一次发泄来宣泄。因此,禁军和太子李亨以及部分大臣合谋诛杀杨国忠一党。而杨玉环不过是牺牲品。是一个意外而已。这场兵变表面上看是禁军发动的,实际上推动者却是李亨。当时的安禄山造反已经尽人皆知,难道真的诛杀杨国忠后安禄山又老老实实过来下跪了?这不可能,而当时的杨国忠是李隆基的宰相,也是宠臣,如果没有李隆基亲自下令,谁敢动手?

杀了杨国忠必杀他妹妹杨贵妃,自古杀人,斩草除根,必绝后患。这也是一个血腥的套路,没诛杨氏三族,已经是客气了(也有仓皇逃难,没工夫诛灭的原因)。汉朝七国之乱,诸侯叛军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于是汉景帝杀晁错,让叛军失去造反的合法性。唐玄宗有可能丢车保帅,杀杨国忠,杀杨贵妃,保住自己的权位,让安禄山没有理由继续进兵!在马嵬坡兵变后,李亨和李隆基分道扬镳,逃到灵武后继位为君,彻底摆脱了政治上的迫害,并提拔郭子仪等人收复长安,但也开创了唐朝藩镇割据,宦官祸国的开端!

因为太子李享已建立新政权,李隆基变成了太上皇,所以说,杨贵妃死的真冤。这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二、马嵬坡之变中皇太子李亨为什么要除掉杨贵妃?

关于马嵬坡兵变中,其实也不能说是太子李亨亲手除掉杨玉环,实际上我们也是根据当时情况分析应该是太子李亨的意思,那么太子李亨又为什么偏偏对杨玉环过不去呢?下边就让我细细为你分析一下。

一、太子李亨的遭遇

开元二十六年,李亨之前的太子李瑛因为武惠妃的陷害被李隆基废为庶人,从而太子之位暂时陷入空缺,李隆基在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与李亨之间徘徊,不确定选择谁为太子,当时宰相李林甫大肆推荐李瑁做太子,可是李隆基并不喜欢李瑁,最终于740年立了年长的李亨成为太子。

李亨自从成为太子,就没有过上什么安逸的日子,开始是遭受来自李林甫的攻击,后来又遭受杨国忠的攻击,而皇帝李隆基对他们的攻击不加以过问,因为李隆基对太子十分提防,他就是经历过无数政变才成为皇帝,所以很担心李亨羽翼丰满影响到自己的皇权。

李亨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成长,随时需要小心翼翼,因为他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李瑛。可是尽管李亨小心翼翼,还是祸从天降。天宝五年(746年),李亨出去游玩,在市井之中与韦坚见面,韦坚与皇甫惟明关系较好,经常一起谈论事情。

皇甫惟明对李林甫颇有不满,曾在玄宗面前说希望玄宗将李林甫撤职,这一切都被李林甫暗中知道,所以李林甫一直找机会想要收拾皇甫惟明。如今皇甫惟明公然与韦坚相见,李林甫刚好逮住把柄,就找玄宗以“欲共立太子”的罪名告韦坚与皇甫惟明谋反。

玄宗听说后立即下旨叫李林甫开始审查此事,李林甫想借此机会将太子拉下水,可是最终没有得逞。李林甫依旧不想就此罢休,还是抓住一切机会收拾李亨,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韦兰、韦芝上书替韦坚喊冤,想要拉上太子李亨作证,结果李亨又被李林甫盯上,最终李亨为了摆脱干系,请求玄宗准许他与妻子韦妃离婚才得以自保。

这是李亨第一次感受到危险,第二次又是因为妃子杜良娣的父亲惹上政治案件,再次被李林甫盯上,李林甫想找机会除掉李亨,这次李亨差点就被废为庶人,他又用与杜良娣离婚断绝关系的办法才保住太子之位。

经历过两次重大变故,李亨心力交瘁,这时候的唐玄宗也是迷恋声色,不务正业,没多久就导致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

二、马嵬坡之变

安史之乱的战火越来越凶猛,长安最终沦陷,李隆基连夜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准备900精兵带领一家人落荒而逃,李亨这时候感觉到机会来领,在长安就与宦官李辅国商量,叫李辅国去拉拢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到时候将杨国忠解决掉,以绝后患。

当时离开长安的时候总共有3000人马,其中有2000都是李亨暗中安排的,就是为了准备途中兵变处决掉杨国忠。终于,到了马嵬坡的时候,士兵们又累又渴,饥寒交迫,六军不发,这时候李亨也觉得是时候鼓舞士兵来一场兵变了。

于是陈玄礼与李亨商量如何将杨国忠处决,陈玄礼故意征求李亨的意见,李亨没有直接表态,但是陈玄礼知道李亨的意思,就跟士兵说“如今国破家亡,都是杨国忠所致,今天在此将他处死可好?”

士兵纷纷同意陈玄礼的建议,就在这时,几个突厥人带领二十多个人围住杨国忠,士兵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遂纷纷上前将杨国忠以及家人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依旧不走,说要将杨贵妃处死,因为她红颜祸水。

陈玄礼与高力士纷纷劝说唐玄宗,最终唐玄宗才忍痛割爱答应赐死杨贵妃。至此,马嵬坡兵变结束,事后太子李亨去北边继续平叛安史之乱,与李隆基分道扬镳。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结语

关于马嵬坡兵变,杀死杨国忠是为了铲除李亨成为皇帝的政治阻力,而杀死杨玉环,无疑就是李亨向李隆基的报复以及挑战,那么多年的太子生涯实在憋屈,李亨想借此机会好好收拾一下李隆基,并且让他失去心爱的女人,心灵受到重创,李亨才更有机会获得天下大权成为皇帝,可以说李亨的马嵬坡之变,也是用心良苦。而杨贵妃就成为一个政治牺牲品,无端香消玉殒!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三、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原因是什么?

马嵬驿发生的是一场兵变,不仅赐死了杨贵妃,而且还诛杀了杨国忠及其亲戚家属,虽然赐死杨贵妃是唐玄宗下的命令,但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在这场兵变中同样是受到了压迫才这么做的。

马嵬驿兵变的幕后策划人应该是陈玄礼与李亨,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最信任的禁军首领,跟随唐玄宗已经30多年,对唐玄宗非常忠心,李亨是唐玄宗的儿子,当朝太子,陈玄礼之所以能与太子李亨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诛杀杨国忠。

《资治通鉴》: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资治通鉴》记载了陈玄礼联系太子李亨的亲信宦官李辅国一起诛杀杨国忠,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长,对唐玄宗晚年的行为多有不满,要知道唐玄宗年轻时也算是一代明君,在唐玄宗的执政之下,还有了开元之治的盛世,但是唐玄宗晚年完全就变了个人,不理朝政,宠信杨贵妃,政权都交给杨国忠处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族兄,为人奸诈,祸乱朝政,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与史思明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国忠。把矛头直指杨国忠,杨国忠当时是执政的宰相,手握权柄,陈玄礼及李亨都对其不满,而杨国忠曾经长期迫害太子李亨,压制打击李亨。

马嵬坡之变(马嵬坡之变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唐朝的太子是个高危职业,与皇帝存在潜在冲突,唐朝的太子与皇帝关系都不好,唐玄宗成为皇帝之后,多次放任朝臣打击李亨,这是唐玄宗保持自己威严的一种手段。

所以李亨一直受到打压,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被唐玄宗赋予监国重任,这也是李亨第一次有了权力,监国等于有了军权和政权,而且唐玄宗在逃出长安时,是自己先逃走的,然后李亨率领另一队人在垫后,这就给了李亨发动兵变的机会。

李亨应该是在唐玄宗南逃前就已经与陈玄礼约定好了,当唐玄宗一行逃到了马嵬驿时,陈玄礼手下的禁军士兵开始有预谋地行动起来,杨国忠是首要目标,第一个被杀,而且是不由分说,当场就杀了,然后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接连被杀,杨氏族人在当场的也被杀了。

之后禁军士兵聚集在一起要求皇帝唐玄宗杀了杨贵妃,逼皇帝杀人,等同于谋反,但在那种情况下,唐玄宗也不得不低头,只能同意这种要求,即使他非常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只能下令赐死杨贵妃,之所以一定要杀杨贵妃,根本原因就是政变士兵担心杀了杨国忠后,不杀杨贵妃,会引发报复。毕竟杨贵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是杨贵妃被杀的真正原因。

四、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何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自己,还是靠妥协换来的,哪来能力救杨贵妃的命?表面上看,马嵬坡兵变只是士兵自发的行为,目标针对杨国忠。倘若如此,事情就简单了,安抚好为首的几个头头,事件就能平息了。

事实上,从头到尾也没有一个责任人浮现出来,这说明,责任人根本就不在基层,兵变的头号目标也绝不是杨国忠。

其实,马嵬坡兵变是一场政变,是由太子李亨一手导演的政变,从政治上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为自己登基做准备。

马嵬坡兵变,为何非要杀害杨贵妃?

面对哗变的士兵们提出害杨贵妃时,唐玄宗李隆基说了这么一句话:“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这个道理难道很深奥?士兵们听不懂?还是李隆基说的不是事实?都不是!既然明知杨贵妃跟杨国忠谋反没有关系,士兵们为何一定要诛杀杨贵妃?

高力士替士兵们做了解释:“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杨贵妃虽然没有罪,但是杨国忠已经被杀,杨贵妃是他妹妹,依然在皇帝身边得宠,万一她将来挑拨是非怎么办?只要杨贵妃活着,将士们心中就不安!

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太牵强。杨氏一族的富贵荣华,不是杨贵妃能决定得了的,唐玄宗这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挑拨的。未来将士们面临的威胁,绝不是杨贵妃,而是唐玄宗,想想看,假如唐玄宗不想清算被逼的账,死个杨国忠算什么?

我估计,没有马嵬坡事变,杨国忠也会被唐玄宗作为替罪羊抛出去,将士们替他动了手,方式上有点被动,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杨贵妃想替杨国忠伸冤,挑拨唐玄宗,连唐玄宗本人都不会干。

那么,将士们为何逼唐玄宗杀杨贵妃?因为兵变原本就不是士兵哗变,而是有预谋的政变,除掉杨贵妃是目标之一。

马嵬坡兵变,到底谁是幕后导演?

杨贵妃得罪过谁呢?太子李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唐玄宗本计划禅位,遭到了杨贵妃的反对,否则李亨已经继位。谁最恨杨贵妃呢?除了李亨集团,所有对李隆基失望的人都会怨恨她,只是面对皇帝无人敢说,现在连老百姓都敢当面指责李隆基(途中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当面批评了唐玄宗),干掉杨贵妃有什么不可能?

没错,马嵬坡兵变,其实就是一场以李亨为核心,由李辅国、陈玄礼、高力士、李俶、李倓共同参与的政治事件。

陈玄礼和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是的,假如不是安史之乱,他们永远不会支持李亨搞兵变。随着山河破碎,唐玄宗表现出来的昏庸,让二人认识到,只有让李亨才有可能实现重整山河。国家大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不过,他们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李亨等人的目标,就是通过兵变,直接逼唐玄宗下课。而陈玄礼和高力士出于对唐玄宗的忠诚,不同意这么做,他们坚持只诛杨氏党羽。

很显然,如果没有陈玄礼的支持,兵变是不可能成功的,李亨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意把诛杨氏,及其党羽作为唯一目标。

马嵬坡兵变,背后隐藏的政治目标

由此可见,马嵬坡兵变时,掌握兵权的陈玄礼和李亨父子,已经达成了一致,唐玄宗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局势已经由不得他。

唐玄宗其实不傻,他何尝没有看清局势,那句“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其实是在跟李亨等人讨价还价,或者说乞求李亨饶过杨贵妃。

唐玄宗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吗?根本不可能!兵变中双方最关注的重点,是万一唐玄宗硬气起来,如何处置他,绝不是杨贵妃这么个小人物。万一唐玄宗不同意诛杨贵妃,军士们一定会强制执行,甚至有可能出现伤害唐玄宗的行为!

因为诛杨氏,只是政变的第一步目标,第二步目标就是要夺权,只有李亨夺权,才有可能对抗安史之乱。假如唐玄宗一意孤行,陈玄礼和高力士也保不住唐玄宗。这就是高力士等人,非常焦急地劝唐玄宗,接受军士们的要求的原因,他知道兵变的底线在哪里!

只有杨贵妃死了,唐玄宗才能保住最后的一点颜面,李亨才能守住孝道的底线,陈玄礼和高力士才不会被贴上背主的骂名。所以,杨贵妃必须死!

从兵变结束后,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不久就在灵武登基,强行给李隆基戴上了“太上皇”的帽子。这个结果,很明显就是双方产生分歧后,商定的第二步计划。

为了这个大目标,谁会在意杨贵妃的命?何况杨氏确实对国家动乱也是有责任的,何况杨贵妃还被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

综上所述,马嵬坡兵变时,唐玄宗这个皇帝就是政治乞丐,他只能被动接受一切结果,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了,怎么去保杨贵妃?好在陈玄礼高力士,对唐玄宗还有那么一点个人忠诚度,也好在唐玄宗识时务,没有搞得父子相残,够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