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主要讲什么?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称之为《六韬》
全书6卷,60篇,其中《文韬》12篇,主要讲要取天下,必须收揽人心;收揽人心,在于爱民,施行“仁政”。阐述了为君之道。强调了战争本于道义,政治先于军事,所以名为“文韬”。《武韬》5篇,讲用武力和非武力手段取得国家政权的韬略,强调了“伐谋”为上,而后才动用武力征伐敌国。《龙韬》3篇,主要论述军队的统御和指挥问题,包括统帅部的组织机构、选将立帅的标准、通讯、出兵作战的原则、预报敌情、如何预见胜负及耕战结合等问题。《虎韬》12篇,主要论述兵器、器材及各种战术问题。《豹韬》8篇,主要论述各种地形上的作战方法,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置办法。《犬韬》10篇,主要论述军队的教练、士兵的挑选以及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的韬略。
《六韬》“规模宏大,本末兼顾”,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历代一直受兵家重视。被后世誉为兵家权谋的始祖。司马迁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三国时的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都很重视《六韬》,并把它作为向臣僚和子弟推荐的书目之一。北宋末神宗元丰年间颁布《武经七书》为武学必读书,《六韬》是仅次于《孙子》和《吴子》的重要兵书。
《六韬》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继承了以前兵家的优秀军事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可以说是先秦兵书中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文武兼备,在政治谋略和军事理论上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而且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兵制、兵器、通讯方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引自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六韬》具体是指哪六韬?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六韬》。由于该书是以周文王、周武王与姜太公(即吕尚)对话的形式写成。于是相传为姜太公所撰。经历代学者考证,《六韬》非殷周之际兵书,而是后人依托姜太公之名而作,成书年代约在战国中期周显王时。北宋元丰年间该书被列入《武经七传》,定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是哪六个?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
太公兵法是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因旧题周吕望太公撰,故名。但事实上,《六韬》是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十篇。
其中文韬、武韬两卷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豹、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
扩展资料
《六韬》的后世影响:
1、《六韬》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重视《六韬》,《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它,继《通典》后,唐人着书论兵也多引用它。宋、明、清对《六韬》注释、集释、汇解者,也不乏其人,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2、《六韬》在国外颇受重视。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培养军事顾问的学校)就曾把《六韬》与《三略》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六韬
六韬作者是谁
《六韬》一书,相传为周初太公望(即吕吕、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太公六韬》五卷,周文王师姜望撰。”但从南宋开始,《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然而,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六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对它的怀疑与否定也不攻自破了。
《六韬》虽为真书,但作者到底是什么人,它产生于什么年代则是值得研究的。此书旧题姜太公撰,这个说法令人难以苟同,因为《六韬》的思想、语言、名物制度等,均与西周的时代不符。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此书大概成书在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