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雍正的谥号和庙号是什么?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雍正皇帝 姓名 爱新觉罗胤禛

年号 雍正

庙号 清世宗

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二、雍正谥号为什么叫做宪

楼主你理解错了

雍正皇帝的谥号就是“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而不是最后的一个“宪”字

唐朝之前的皇帝谥号一般都是一个字的

后来唐代皇帝生前喜欢上尊号

这些尊号在皇帝死后就成了谥号

或者再加一些溢美之词作为谥号

唐之后的皇帝只有康熙爷一个人生前没给自己加尊号

他说这是“相沿陋习”、“以欺不学之君耳”

如果照你那么理解的话

那顺治帝就应该是“章皇帝”而乾隆就应该是“纯皇帝”

这说不过去

也不好听

至于2楼说的《逸周书·谥法解》里的那些谥法

都是周朝时候的事儿了

后来的意思差了很多

而且谥号是人死后追加的

古人认为“死者为大”

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一般来说谥号的解释朝着好的方向

即使不好

解释得也会很隐晦

比如说“灵”字

解为:乱而不损曰灵

实际上的“灵”是又乱又损

把国家弄得残破不堪了才给这个谥号

至于你问的“宪”

谥法里解:博闻多能曰宪

但实际上给这个谥号意思是一般般

虽然有政绩

但是没有很大的文治武功

清朝人尚武

康熙爷的战绩不用说

后面的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都有武功

唯独雍正没有

所以“宪”的解释应该是一般一般

三、清朝历代皇帝谥号是什么?

1、努尔哈赤: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皇太极: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3、顺治: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4、康熙: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5、雍正: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6、乾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7、嘉庆: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8、道光: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9、咸丰: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10、同治: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11、光绪: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扩展资料:

庙号由来已久,先秦就有给君主立庙的记录,但是到了秦朝,始皇帝将庙号和谥号都取消,原因是这庙号和谥号是在帝王身后,由后人根据其一生之功过给予的一个评价,甚至是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认为后人没有资格对自己评价就给取消了

所以这庙号和谥号都是其本人去世之后才由后人评定而有的。到了汉朝时期,庙号重新启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或者庙号都被保留。到了唐朝时期,庙号才开始成为皇帝标签,每位皇帝都有庙号了,像唐太宗、唐高宗等,都是以庙号为称谓。

谥号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首先他并不是帝王独有,有爵位之人和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有资格在身后得到谥号,只是不同层级的人物有不同的谥法。帝王的谥号最为特殊,也是很有来由和讲究的。谥号起源于商朝,庙号不是每位君王都有,但是谥号是都有的,而这谥号是对这位生前显赫之人的盖棺定论性评定。既然是评定,就会有好坏之分,所以谥号是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三个层次。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就基本取消恶谥了,只保留美谥和平谥,因为恶谥实在是还不如不谥,对于那些必须要谥还表现确实不咋地的帝王将相们,多少还是要留些面子,给个平谥大伙也就心知肚明了。

等到了明清时期,那就连平谥都很少见了,尤其是针对皇帝谥号,那就全是美谥,而且明清时期皇帝的谥号真是拖沓冗长,明朝皇帝谥号是十六字,清朝皇帝更是达到二十几字,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之名号,始创于汉武帝。在明清之前,一位皇帝通常会有很多年号,基本上就是遇到点事儿就换个年号。到了明朝,年号少了,通常一位皇帝就一个年号,所谓一帝一元,清朝则沿用这一帝一元的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四、清朝皇帝谥号全称是什么?

按《清史稿》:

太祖努尔哈赤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简称高皇帝;

太宗皇太极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顺治皇帝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简称章皇帝;

康熙皇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

雍正皇帝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简称宪皇帝;

乾隆皇帝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简称纯皇帝;

嘉庆皇帝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简称睿皇帝;

道光皇帝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简称成皇帝;

咸丰皇帝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简称显皇帝;

同治皇帝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简称毅皇帝;

光绪皇帝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

宣统皇帝溥仪,《清史稿》无谥号。但根据清朝皇后谥号的传统,皇后谥号的第三个字为丈夫皇帝的谥号,婉容称“孝恪愍皇后”,由此推论,人们给溥仪定的谥号可能是“愍”,即“愍皇帝”,《谥法》中有“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难曰愍”两句。这只是推论,没有得到公认。

五、雍正的谥号的意思

1、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2、简介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0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3、评价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昭梿:“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六、康熙、雍正、孝文帝的谥号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仁)、雍正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宪)、孝文帝当然是孝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