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指导意见:你好,孩子的情况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所以根据这一个标准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由于你目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不详所以很难告诉你治疗情况;但是从你用药一天就回升估计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二、中性粒细胞缺少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9次方)/L时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9次方)/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本病的病因有原因不明和继发性两种,后者主要由某些药物、理化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所致。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主要有: (1)抗生素:氯霉素、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二性霉素B、头抱菌素类和磺胺类药物等。 (2)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对氨水杨酸类等。 (3)抗疟药:阿的平、奎宁、扑疟喹啉、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等。 (4)抗甲亢药:他巴唑、甲亢平、硫氧嘧啶类等。 (5)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腺(D860)、氯磺丙脲。 (6)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硫甲丙脯酸、甲基多巴、肼苯达臻等。 (7)抗心律失常药:心得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 (8)抗癌药: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长春新碱等。 (9)解热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阿司匹林、非那西丁、镇痛新等。 (10)抗精神病药:氯丙臻、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等。 (1l)利尿药:双氢克尿噻、利尿酸、速尿等。 (12)抗抑郁和安定类药:安定、利眠宁、眠尔通、丙咪臻、氯咪臻等。 (13)抗组织胺类药:苯海拉明、异丙臻等。 治疗: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此外还可以加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平时多吃猪蹄、花生米、骨髓等。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后果及注意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个综合征,其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数在成人减少到1,800/立方毫米以下,儿童减少到1,500/立方毫米以下。在婴幼儿时期,因其中性粒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即偏低,故应减为1,000/立方毫米以下才能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病可同时伴有白细胞减少,即白细胞总数在4,000/立方毫米以下;或不伴有白细胞数减少。当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完全缺如,同时伴有白细胞数减少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这时往往伴有其他型白细胞绝对数减少,但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一般无改变。遗传是重要原因。

临床较易见到的有两种:

①婴儿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发病,反复感染,常于婴儿期死亡。白细胞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增加,但中性粒细胞消失或极少见。骨髓增生各异,粒细胞系往往仅见少数中幼粒以前的幼粒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如。

②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大,经过良好,呈间歇发作,粒细胞中度减少,骨髓象粒系停滞于中幼和晚幼粒阶段,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四、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

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可继发于药物反应、化学药物中毒、电离辐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有什么症状

发病前多数患者有某种药物接触史。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全身不适。由于粒细胞极度缺乏,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成为主要合并症。牙龈、口腔粘膜、软腭、咽峡部发生坏死性溃疡,常覆盖灰黄或淡绿色假膜。皮肤、鼻腔、阴道、子宫、直肠、肛门均可出现炎症。局部感染常引起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肺部的严重感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发生败血症时可伴肝损害,出现肝大、黄疸。严重者可伴中毒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药物过敏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若短期内不恢复,死亡率极高。

粒细胞缺乏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2×109/L。

二.骨髓象。

三、其他:血沉增快,严重感染者可伴肝功异常,主要是总胆红素定量升高。

如何治疗

一、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各种药物。

二、病人应隔离在单人病房,条件允许时住进无菌层流病室,做好消毒隔离,包括口腔、肛门、外阴等易感部位的局部清洗。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在用药前仔细寻找病灶,做咽拭子、血液、尿液、大便等细菌培养。无感染者可预防性注射青霉素。抗生素用药时间不宜过短。疑有深部霉菌病时,需用有效的抗霉菌药物,如酮康唑;达可宁(咪康唑;大扶康(氟康唑)。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粒细胞输注。

六、促白细胞生成药。

七、全身支持治疗。

五、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需要怎么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9次方)/L时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9次方)/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病的病因有原因不明和继发性两种,后者主要由某些药物、理化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所致。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