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食的家常做法

01

麻食是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准备材料:做好的麻食,瘦肉,豆角,豆干,土豆,豆芽,海带,胡萝卜,香菇,各种调味料。

02

将瘦肉切成肉丝,炒制7成熟备用,然后各种食材切好,其实食材也不一定要和我一样,准备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03

然后是炒制,在锅中放入油,先把豆角香菇等不易熟的食材,先放进去炒,然后依次加入剩余食材,倒入肉丝。

04

然后倒入适量水,加1勺料酒1勺酱油,转小火炖,煮五分钟左右,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麻食,再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啦,一份美味的麻食就做好了。

二、麻食的介绍

麻食,也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地道传统小吃。 我国北方叫它“手撇面”、“捻面卷”,南方人叫“猫耳朵”、“空心面”。宁夏山区的回民叫它“麻食子”,四川地区的回族习惯称之为“次面子”或“鱼儿钻沙”。麻食是元代色目人穆斯林创制出来的。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他的成名作《饮膳正要》一书中说:“秃秃麻食回回食面,系手撇面,白面6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这里指另沏汤烩秃秃麻食。明代美食学家黄正一在《事物组珠》一书中也有说明:“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人炒肉汁食。”同代饮膳典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秃秃麻食入水沿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什,煎炒酸肉,任意食之。”史书将秃秃麻食的制法、煮法以及食用方法表述得颇为具体。据中国营养学家和美食家考证,如今在杭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餐馆里的烩小吃——“猫耳朵”,就是由古代食品“秃秃麻食”演变而来的。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现在,绝大多数都以白面为主要原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主要分布在陕西,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

三、麻食是哪里的小吃

麻食是一种食物的名字,主料是面,制法简单,口味很好。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

麻食是什么(麻食是什么做的)

1)和面,面要稍微软一些,并醒二十分钟,注意用开水和面和用凉水和面做出来的口感不同,凉水和面吃起来比较筋道,开水和面吃起来比较软,个人更喜欢凉水和面;

2)面团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饼,再切成1cm宽的面条,切好的条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滚成圆柱;

3)圆柱均匀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轻微摁一下,借着摁劲轻轻搓一下,面就会卷起来,像一个猫耳朵的样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炒麻食

5)把“猫耳朵”煮熟。

6)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炒熟。麻食中可以配百家菜,以豆腐、木耳、黄花菜等为上选;

7)西红柿切小块,在锅中炒成酱,加足够的水,水开后放

入青菜和调味料,其实可以和6)中的一块炒熟;

8)将煮好的麻食以及黄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汤中,大勺一搅,盛入碗中,滴几滴辣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