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责已超多少人?
截至7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062万元;立案侦查405件,行政和刑事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从被督察地方报送情况看,河南边督边改问责达1015人,广东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62人,江苏处罚金额近2.4亿元。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于今年5月30日至6月7日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进驻期间,督察组共计与140名领导干部进行个别谈话,其中省级领导51人,部门和地市主要领导89人;对120个地(市、盟)开展下沉督察。督察组高度重视群众环境诉求,截至7月7日,共收到群众举报45989件,经梳理分析,受理有效举报38165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37090件。各督察组注重信息公开,针对督察发现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经梳理后陆续公开50余个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发挥了督察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经过努力,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力不实的问题得以再次查处;一批督察整改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严肃问责;一批被故意掩盖的问题得以曝光并全面整改。根据督察安排,各督察组已进入督察报告起草和问题案卷梳理阶段,并安排专门人员继续紧盯地方边督边改情况,确保尚未办结的群众举报能够及时查处到位、公开到位、问责到位,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来源:人民日报
二、中央环保督察组吉林反馈环保工作说一套做一套吗?
2017年8月21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主村附近大量生活垃圾简易堆存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该垃圾场占地8万多平方米,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中青在线北京12月2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明明还在大张旗鼓举行高尔夫球比赛,但向国家报告已经清理了违规高尔夫球场;明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却在统计上下功夫,用数字掩盖问题。今天,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向吉林省反馈意见时批评说,当地对环保工作说一套,做一套。
2017年8月11日-9月1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吉林省开展环保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督察组今天向吉林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
督察组发现,长白山国际滑雪中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违反国家要求擅自建设两座高尔夫球场和93栋别墅,并长期违规运营。2011年国家对违法违规高尔夫球场项目进行清理整治以来,吉林省不仅未按要求对该高尔夫球场项目进行清理整治,反而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称该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拆除了相关设施。2017年6月中国高尔夫球巡回赛在该球场举办期间,吉林省仍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称该高尔夫球场已停止建设并拆除相关设施,停止了各种形式的高尔夫球场宣传和营销。
2017年8月22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检查发现,吉林省松原市生活垃圾处置不规范,约30万吨生活垃圾简易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类似欺上瞒下的问题,督察中还发现了不少。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铸造用生铁仅占10%左右,不符合国家铸造用生铁企业标准,但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先后于2012年、2015年两次将该企业上报为铸造用生铁企业,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和复核,导致该企业的落后产能未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淘汰。
再有,吉林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际不到60%,远低于国家80%的目标要求,但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015年却统计上报为84.7%,以数字掩盖问题。吉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以来,违法违规在13个自然保护区内延续和审批金矿、铜矿探矿权22处。
2017年8月30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长春市永春河黑臭水体治理截污工程进展缓慢,其中朝阳区咖啡小镇小区附近有多个排污口排污入河,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散发恶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2014年瑞丰矿业公司在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投运一座年产30万吨煤矿,保护区管理局却为其出具不在保护区的虚假证明,省环保、国土等部门相继为其办理手续。
除了通报向吉林省反馈的相关情况外,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说,在中央环保督察2017年8月进驻当地的4个月之后,督察组提出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未引发当地重视,反而又出现了多个环境问题,近期被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公开督办。
吉林省各类毁林问题时有发生。图为2017年8月24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延边自治区一处毁林种植人参现场。
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吉林省实施督察进驻,发现省会长春市环境问题较多,尤其是松花江支流伊通河、饮马河等重点流域污染严重,饮用水源地内违建项目和基础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每天12.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伊通河;全市1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仍有7个未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每天约3万吨污水排入伊通河、饮马河。长春市建成区内有75处黑臭水体,截至督察时尚无一处完成整治。伊通河、饮马河流经长春市后,水质由Ⅲ类下降为劣Ⅴ类,成为目前松花江流域污染最重的支流。
根据环保部空气质量专项督察以及环境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17年1至10月,长春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空气质量6项监测指标均不降反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增加7天,优良天数同比减少22天。
尤其在10月18日至25日,长春市秸秆禁烧工作不力,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违法排污情况突出,10月18日至20日长时间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部分监测点位空气质量指数长时间“爆表”,细颗粒物(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1316微克/立方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空气质量督察组现场检查中,在德惠市高速沿线多处可见大面积秸秆焚烧火点,焚烧烟柱高达数十米。仅18日晚间,督察组在德惠市境内就发现13处火点,其中两处过火距离超过1公里,火势猛烈,浓烟滚滚,污染严重。
中央环保督察组建议吉林省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三、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看到了督察取得的明显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领导干部不负责不作为甚至充当“保护伞”、企业虚假整改等问题,要严肃问责,不搞“下不为例”
中央环保督察动真碰硬,重拳出击,用不到两年时间,对全国31个省区市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的督察。应当说,中央环保督察成效是明显的,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长期想办而未办的事情得到落实,促进了各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如果将第一轮督察看作是对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诊治,此次“回头看”则是“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回头看”看到了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明显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这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的不少问题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不作为甚至充当“保护伞”的现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情况。作为“关键少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彻底扭转GDP至上的政绩观,在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源:人民日报
四、环保督察的“回头看”释放了什么信号?
5月30日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截至6月14日,被督察地区已问责630人。督察组进驻河南省开展“回头看”期间,发现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两年来先后被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督办通知、停止违法行为决定等文书33份,但该企业对多次处罚无动于衷,直至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才下决心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本应成为环境保护的表率,但某些企业负责人却恰恰利用自身背景,想方设法敷衍整改,逃避治污改造,躲避环保督察。某些企业之所以成为环保执法的“肠梗阻”,主要原因就是有地方领导干部为其“站台”,屡禁不止的重污染企业通常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就业等方面都“仰赖”相关企业。一些污染企业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命根子”,地方环保部门因此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环境执法时也只能重形式、走过场。
在2016年、2017年两年间进行的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开出超过14亿元环保罚单,掀起了一轮环保风暴。为了持续发挥督察震慑效果,防止生态环境问题反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了此次“回头看”工作。
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各种“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群众监督举报以及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下,最终将不得不改弦更张、改邪归正。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将有效改变污染企业的环保预期,促使其主动整改消除污染源。近年来,一些地方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或为了单位、小团体的一己私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此次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督察组目前已受理有效群众举报上万件,并根据举报立案侦查75件,拘留58人,约谈365人,问责630人。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这一不断强化的政策信号,将促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及污染企业改变预期,采取行动有所作为。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督察,将迫使“落后分子”放弃蒙混过关的想法、敷衍应对的做法,将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环保督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将环境保护督察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进而对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产生奖惩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环保督察在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强化督察检查,对不履责、履责不到位甚至纵容污染环境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追责终身追责。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地主要领导干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职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组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改善,不能仅凭企业或地方自律来实现,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必须不断加强,越来越严。环保督察工作还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重拳出击精准到位,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等手段,让污染环境责任人无利可图无处遁形。
环保督察工作还要紧密联系群众,织密环境保护的天罗地网,努力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让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成为促进环保督察越来越严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不竭动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五、中央环保督察点名了哪些地方犯法了?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这地方在10天内被两次点名
天星村三个污泥池中的北池。黑色污泥上覆盖着稻草和白色薄膜。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这地方在10天内被两次点名
6月27日,压滤机正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这地方在10天内被两次点名
扬子医药西侧填埋区已用防尘网隔离,地面铺设了防雨膜。
江苏泰州的泰兴市滨江镇天星村头圩组,距长江不足百米的江堤东侧,三个数十米见方的污泥池从南向北一字排开。池内堆放的污泥来自3公里外的泰兴市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下称“滨江污水厂”),干涸发黑,发出阵阵恶臭。
6月1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通报指出,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有群众举报滨江污水厂在长江内侧芦坝港(即天星村头圩组)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两年后,问题没有整改,污泥数量从2.3万吨增加到近4万吨。
仅9天后,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辖的另一问题也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有群众举报,开发区长江岸堤内侧填埋了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和其他固废。两年来这一问题也未整改,给周边及长江水的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据澎湃新闻报道,为此,泰兴市委副书记、泰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坤等5名干部被问责。其中,张坤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新宇被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泰兴市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常务副总经理曹国家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我们不回避,不辩解,将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抓紧落实整改。”王新宇说,目前,滨江污水厂的污泥正在等待鉴定、评审,之后会按科学方式处置;填埋垃圾废料的场地也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调查,预计20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
曾经的承诺成为一纸空文
在天星村头圩组西侧的空地上,三个污泥池中最大的为南池,长宽均为70米。看到南池池壁由水泥砌成,黑色的污泥上覆盖着黄色的稻草和白色的塑料薄膜。与南池相比,北侧两个污泥池略小,长宽约40米,池底和四壁铺设了黑色防渗膜。
早在2016年7月第一轮环保督察时,中央环保督察组就接到了群众对污泥池的举报,并将其作为重点案件转办地方整改。
当年8月21日,泰兴市政府官网发布《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问题泰州办理情况》(下称《办理情况》)称,泰兴市环保局于7月底对此问题立案查处,三个污泥池已停止使用,11月底前将启动污泥规范化处置。
但三个污泥池并未真的停止使用。据滨江污水厂常务副总经理曹国家介绍,所谓停止使用是针对南池,“就是不再往里倒新的污泥”;而北侧两池内,污泥倾倒始终未停。如今,违规倾倒的污泥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增加了近一倍,达到近4万吨。中央环保督察组在通报中写道,泰兴“信访查处反馈报告中的承诺成为一纸空文”。
督察人员现场简单测试显示,北池中污水pH值11左右。污泥渗滤液从北池流入东侧的水塘,塘边积水pH值约9。这说明,污泥渗滤液已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此,滨江污水厂常务副总经理曹国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池壁上打加固钢筋时刺穿了防渗膜。
对此,泰兴经济开发区分管环保的副主任王新宇称,之所以继续往北边两个池子倒污泥,是因为没有污泥池污水厂就不能正常运行。“滨江污水厂处理着泰兴城区近40万人的生活污水。”王新宇说,如果污水厂无法开工,不到3天,城区地下水管就会发生倒流。“作为监管部门,我们也处于两难境地,只能让企业更好地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但防护并未做好。“当时承诺的规范化处置,其中一项是指做好防雨淋、防扬散措施。”王新宇说,当时现场检查发现,滨江污水厂已经铺设了防护栏、防渗膜等装置,在安全管理和防渗效果上可以达标。只要再搭个防雨棚并对污泥表面进行覆盖,就能弥补防雨淋、防扬散方面的不足。但经过第三方鉴定,污泥池附近不适合建雨棚,所以就只在污泥表面加盖了稻草、薄膜和泥土。
了解到,滨江污水厂曾委托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苏创分公司设计三个污泥池的钢结构雨棚。后者于2016年9月24日出具的情况说明显示,污泥池因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靠近江边风大等原因,不宜设计钢筋结构雨棚。
此外,《办理情况》还提到了污泥淋雨后发酵产生异味的问题。对此,开发区管委会要求滨江污水厂在污泥中添加抑味剂。2018年6月24日,在现场发现,污泥产生的异味,在相距500米左右的村子里已不明显。
过多算了经济账,忽视了生态账
违规堆放的污泥,生成于污水处理的过程。
据王新宇介绍,目前,滨江污水厂每天处理6万吨生活污水、2万吨工业废水,产生2吨多物化污泥、17吨左右的生化污泥。而污泥池中堆放的,均为生化污泥。
曹国家告诉,生化污泥是利用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污泥,含有微生物;物化污泥是指工业废水絮凝沉淀后产生的污泥,其中含有有机物、胶体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物化污泥属于危险废弃物,要直接送到园区内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公司焚烧处理。”王新宇说,生化污泥可能属于危废,也可能属于一般固废,要鉴定后再做处置。从2010年起,未经鉴定的生化污泥就被堆放到了天星村的污泥池。
2008年5月,泰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做出的《泰兴市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指出,滨江污水厂的污泥中含有金属亚铁离子、钙离子以及大量细菌等,属于危险固废,应全部按照危废标准处理。
“但一般固废的处理费用每吨大概四五百元,危险固废至少需要四五千元。”曹国家告诉,之所以没把生化污泥直接按照危废处理,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先暂存,按照环保部的要求做完鉴定再决定。”
曹国家所说的“环保部的要求”,是指该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污(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有关意见的函》。函件要求,应对含有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王新宇说,鉴别后才能按照一般固废或危险固废的不同标准处置污泥。
事实上,2013年泰兴市环保局也要求滨江污水厂先对污泥进行危险性鉴别,再做处置。
“当年污水处理量还不到现在的一半,池子里的污泥也就不多,我们觉得堆放在这里只是暂时的。”曹国家说,直到2015年8月,滨江污水厂才委托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生化污泥进行了危险特性预评估。《办理情况》显示,预评估结论为“该生化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
为确保结果准确,2016年8月、2018年3月,滨江污水厂又分别委托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南大高新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堆积的生化污泥、刚出厂的新鲜生化污泥。两次鉴定结果均显示,该厂生化污泥为一般固废。
有了一般固废的鉴定结果,滨江污水厂本想将生化污泥卖给当地的一家企业制砖。但那家砖厂没有处理污泥的资质,开发区管委会没有同意。
“其实我们也想尽快把污泥处理掉,但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总想在泰州附近找,就近处理,但一直没找到能够接收污泥的单位。”曹国家说。
对此,王新宇承认,开发区内工业废弃物处理能力非常有限,设施跟不上。《泰兴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也提到,泰兴“本地或周边的废物处置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开发区对固废处置的要求”。
“尽管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但总体还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王新宇认为,滨江污水厂过于纠结按一般固废还是危险固废处理污泥,“过多算了经济账,忽视了生态账。”
今年5月21日,滨江污水厂向泰兴环保局再次申请,希望将生化污泥作一般固废处置。但泰兴环保局认为开发区产业机构复杂,污水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所以生化污泥要按“危险废物”高标准处置。泰兴市环境执法局局长郭建说,“生态环境部(2018年3月机构改革后设立)华东督察中心也要求按危废管理。”
污泥池启动未经环评
从一开始,滨江污水厂的污泥池就不该存在。郭建告诉,上述三个污泥池均未经过环评,也未向环保部门申请审批。
据曹国家介绍,2001年滨江污水厂一期工程由泰兴市政府投资建成。早期,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不足4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污水厂的二期工程一阶段、二阶段相继建成。
泰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做出的《泰兴市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显示,滨江污水厂一期改造于2008年上半年完成,此后所有污泥统一送往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公司处置。
但曹国家说,2010年以前,厂里的生化污泥被当作一般固废,直接送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拌在煤里烧掉。对此,郭建和王新宇均表示不知情。“如果砖厂没有烧一般固废的资质,污水处理厂这么做也是不符合要求的。”王新宇说。
据曹国家介绍,2010年启用三个污泥池中的南池,可能与砖厂被拆迁关停有关。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获取的文件显示,2008年7月、2013年7月,江苏省环保厅、泰兴市环保局分别对滨江污水厂二期工程、滨江污水厂总厂扩建工程进行了环评。但环评报告均只限于厂区范围,未涉及距离厂区约3公里左右的三个污泥池。
“三个坑(污泥池)是企业自己启用的,没有经过批准。”郭建告诉,环保部门不会批准异地建设污泥堆放场。
曹国家则表示,他不清楚2010年启用南池、2016年启用北侧两池时为何没审批,“公司之前的负责人已经过世了。”
据郭建回忆,三四年前有群众举报天星村的污泥池,泰兴市环保局这才知道池子的存在。不过,环保局当时并未要求关闭污泥池,只让滨江污水厂尽快作污泥危险性鉴定,暂存期间要做好防雨淋、防渗透、防扬散等防护措施。
后来,泰兴市环保局多次督促滨江污水厂整改,仅2016年以来就检查了10次。郭建说,10次检查中5次涉及污泥处置,“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处置方式之前,我们只能让企业尽快做好防护,减少对周边的影响”。
注意到,今年6月6日,滨江污水厂曾因约3000吨污泥表面未做好遮挡,被泰兴市环保局罚款10万元。
3万立方米的填埋区里藏了什么?
此次“回头看”期间,中央环保督察组还在泰兴经济开发区发现了一处固废填埋区未整改。填埋区位于泰兴扬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扬子医药”)西侧,距离长江仅60米。其内部填埋物中不仅有一般固废,还有化工废料等危险废物。填埋区体积约3万多立方米,约合15个标准泳池大小。
6月15日,督察组调来挖掘机,仅下挖半米左右,沙土层下就现出了黑色的化工废料,刺激性气味强烈。
据中央环保督察组6月20日通报,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反复举报此填埋区。信访转办后,泰兴市仅对地表垃圾进行了简单清理,之后便反馈完成了整改任务。
郭建对此解释称,当年从接到信访督办函到上报调查结果仅有24小时,开发区工作人员不清楚填埋区范围,也没有仔细核查填埋区的历史垃圾,只看到了表面。而地表裸露的垃圾主要是一些木薯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属于一般固废。
据王新宇介绍,这处填埋区原为早年修建江堤时留下的大沟塘,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填埋固废。“那时候这边还比较荒凉,只有几家工厂和一些居民。大家都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往里倒,不排除有些企业也在此偷倒工业废料。”
填埋了20多年垃圾后,地下有哪些污染物、是否会产生有害气体等情况并不明确。王新宇表示,要先把这些问题调查清楚,才能确定处置方案。
为查清问题,2016年九十月间,开发区管委会委托中环昌泰(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环昌泰”)对填埋区附近14平方公里区域展开调查。
2018年1月,中环昌泰做出初步报告,确认垃圾填埋量约3.195万立方米,且表层已被建筑物、水泥地面、填土覆盖。
2月,中环昌泰又对污染物进行了详细化验,发现填埋区土壤中锌、铅、镉等9种金属元素超标。此外,土壤中共检出有机污染物72种,污染较为严重。
中环昌泰的报告还显示,填埋区内大部分地下水取样点颜色发黑、且伴有刺激气味,污染明显。其中,化学需氧量、挥发酚、铅等19项无机指标超标;萘、甲苯等15项有机污染物指标超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这里填埋的是混合垃圾。但还不能判断具体是化工垃圾多,还是生活垃圾多。”参与调查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孙继朝告诉,如果要确定是否含有危险工业垃圾,以及污染源溯源,还需进一步详细调查。
好在填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不利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所以迄今为止扩散并不明显。报告显示,填埋区域下游5米处,地下水污染状况明显好转。“目前还是可控状态,赶快采取措施处置,以减少产生的危害。”孙继朝说。
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泰兴市环保局就曾考虑调查那些历史上可能存在污染的场地,主要就是指这块填埋区。当年10月,中央环保督察两个月过后,泰兴市环保局就规划出了治理思路。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一直在等最终的场地调查结果。而中环昌泰的最终调查结果,于今年6月17日才完成。
“这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前要求没那么规范,在农村地区垃圾都往沟塘倒,全国各地都如此。”郭建说,现在就是要揭开历史的盖子。
违法企业或将被追责
6月27日下午,在天星村的污泥池看到,10台压滤机和一套污泥固化设备正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固化处理。压滤机安置在刚修建的水泥槽里,以确保滤液不会外渗。
处理过的污泥被装进一个个白色袋子,即将运往有资质的危废仓库暂存。王新宇表示,8月15日前将完成全部污泥转运工作。
“我们已经委托了江苏省环保厅下属的江苏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污泥做进一步检测和鉴定,看是一般固废还是危废。最终污泥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处置。”王新宇告诉,预计8月25日可以做出鉴定报告。
据王新宇估计,处理近4万吨污泥以及后期的场地生态修复,费用不会低于3亿元。“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该承担主体责任。”王新宇表示,考虑到滨江污水厂75%的污水都是生活污水,具有一定公益属性,政府也会承担相应费用。
对于扬子医药西侧垃圾填埋区的追责相对困难。目前,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已委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场地调查,编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与鉴定、行政比对、生态修复方案等,都将包括在内。
,所谓行政比对,就是要将检测出的污染物与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原料进行比对,排查可能的涉事企业;之后再根据生态损害评估进行追偿。
“南京环科所的检测结果估计与中环昌泰差不多。但前者具有司法鉴定资质,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后期追责或者起诉的证据。”王新宇说,这块场地的修复同样需要至少3亿元,管委会希望找到违法企业。
由于填埋行为年代久远,许多早期企业或搬离或关停。要想找到责任主体,难度很大。
6月27日,在垃圾填埋区看到,场地四周已用绿色防尘网隔离,地面也铺上了黑色防雨膜,斜坡上正在修建明沟,防止雨水渗漏。西侧道路已经封锁,禁止通行。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将在场地北侧和靠近江边的西侧打12米的防渗钢板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最新的处理方案出来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对现场的保护措施。”王新宇说。
太可恶了。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