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皮洞里面为什么那么多棺材

羊皮洞里面为什么那么多棺材:它在当地属于一种洞葬,他与土葬和火葬也有不同的区别在贵州西南一代至今还保留这这种传统文化。有的棺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从外观看依旧保存的相当完美,这也是有很大的考察价值。在棺材洞里,曾出土了宋代的部分文物,其中两件鹭纹彩色蜡染折裙,更是难得的珍品。该折裙融蜡染、挑花、刺绣、填彩为一体,对研究彩色蜡染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并首次进入了中国文物精品展的殿堂,目前已被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二、羊皮棺洞为什么有棺材

羊皮洞棺材是因为贵州苗族的“洞葬”风俗,以前这里的人们去世后都不会入土埋葬,而是将棺材放入山中的洞内。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个字,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则是苗语的死人尸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死人尸体”。

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照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

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然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

洞葬习俗的背景:

洞,对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而言,其意义非同寻常。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高坡苗族都要过“跳洞节”,而其中最热闹的节目,便是在洞中跳芦笙舞,高坡的苗民说,在洞中过节,正是为了缅怀祖先过去的生活。

有研究者指出,岩洞在当地苗族生活中的意义十分重大,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选择岩洞,苗族的先民甚至居住在岩洞之中,岩洞又是安葬死者的去处可以说,“跳洞节”是对本民族传统的怀念和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洞渐渐淡出了高坡苗人的生活,尽管据村民王道友老人说,近年来偶尔还会有村人将棺柩抬入洞中安葬,不过,这毕竟只是个案,更多的苗人实行土葬,旧有的丧葬习俗已经逐步消亡。

高坡苗族从风俗上是相信有鬼的,普遍信鬼不信神。他们日常供祭的是土地,崇拜祖先,不信邪不信神,但是怕鬼。有时候也讲神仙,但不十分相信。“鬼是人死之后的灵魂,正常死亡的就不会出来作祟,只有那些死得不‘干净’的,才会成为邪鬼。”

在高坡苗人看来,凡是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毙者,就叫作死得不“干净”,而这样的死者是不能葬进洞中的。即使是正常死亡,安葬入洞前,家人也必须请鬼师来“打弥拉”。

苗族停丧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一夜,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请鬼师给亡人开路,苗语谓之“喀干”,否则亡者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与祖先同居。

“喀干”时,鬼师要历数死者一生的事迹,然后再指引死者走过三十二段荆棘丛生的路,亡魂方能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了复杂的仪式,亡者才能最终安葬。

三、洞葬是什么,怎么葬!拜托各位大神

福建武夷山有不少的悬棺崖葬,离武夷山不远的闽北某地,也有一处奇特的古崖穴葬,而且规模巨大,但只是被破坏的十分严重。 经熟人引荐,在当地村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个崖穴。这个地方与武夷山毗近,也属丹崖地貌。进入一个峡谷后,穿过一片竹林,就看到山谷尽头的悬崖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在悬崖下,散落着许多从上方洞穴中坠落下来的残破的棺材,还有到处散落着的森森白骨。草丛中几个骷髅,空洞的眼眶看这山谷里的天空。 爬上悬崖,走进洞穴,我们被这巨大的穴葬场地震惊了。洞穴外高内低,地面平坦。洞穴外沿最高处约20来米,洞深约30来米,洞宽大约在40-50米之间,象一个张开的巨大的嘴。洞穴里空旷平坦,地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约300多部棺材,在洞穴的深处,排列着数百个骨瓮。所有的棺材都被盗墓者撬开,大部分的骨瓮被打破。只见一地散乱的棺材和尸骸白骨! 据村民介绍,这坟场不是本地人的,也不知道来自何方。听老辈人说,所有棺木均是从外地沿河用船运来,然后安放在这儿。年长的村民小时还见过有人来过这儿祭祀过祖先。几年前,这儿的棺木还保存的基本完好,只有少量因年深日久而破败的,和一些被跑到这儿的羊儿弄翻了的棺木,滚落出尸体。由于这儿不是当地人祖先的墓地,因此这儿从来也没有人看管。后来,某媒体将此崖穴葬进行了报道,引来了盗墓贼,把数百具棺材悉数撬开,里面的尸体被扒了出来,整个的坟场被洗劫一空! 这儿地势高,通风极好,在洞穴里,虽然是个巨大的坟场,却闻不到一丝的异味,就和普通的山洞一样,但比一般的洞穴干燥的多。所以,绝大部分尸体都没有腐烂,日久形成为一具具的干尸,许多尸体保存完好,头发、衣物都基本上保存的比较完整,可惜的是被盗墓贼破坏的一塌糊涂。看不出这儿安放的是什么时代的人物的遗体,但估计都在百年以前的了,从服装上看,似乎像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的打扮。在这里看不到有钱人的陪葬方式,只能算是平常百姓的墓地。我们猜测这儿也许是一个家族,或某个村落的公墓,至少也要数百年,才能形成这样一个规模。 被打开的棺材里躺着的,和在地上散落着的一具具干尸,有老者,有身材魁悟的男人,也有年轻的女子,还有小小的棺木,里面残存着几片小孩的骨骸。经过洗劫和破坏,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尸体了。尸体上、地面上散落着许多看不出样式的衣物,还有缝制精细的布靴和精巧的缠足女人的绣鞋。没见到过头饰之类的,不知道是没有陪葬,还是被洗劫了。棺材基本上是在福建地区常见的杉木棺材,经过这么多年,棺材多数还保持完好,也有个别用简陋的木板钉成的棺材,这些棺材都比较小,可见多是安放早夭的小孩或未成年人的。在洞穴的前面和洞壁前,有两具干尸,被人树起站立着,默默地守着这凌乱的墓地。 洞穴正中,有一堆灰烬,像是曾经有人在这儿烧过纸钱。 我们不敢在这儿多呆,拍了一些照片后,就匆匆离开了。希望这些死去的人,不会再被人打扰,也希望有人能将这儿收拾一下,让死去的人得以安宁。 相关资料: 据文献记载,悬棺葬作为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其墓主大都属于“百越”民族。“百越之族”多利用高悬绝壑、人迹少到的岩隙以藏尸,使之免于野兽侵袭和人为的损害。据考古发现,这种岩洞墓葬制,沿武夷山脉,五岭以及川滇一带等十三个省区都有遗迹可寻。但此种葬俗,自秦汉相继统一东南沿海之后,百越地方政权被消灭了,闽越葬俗逐渐为后来的汉族土境葬俗所取代。武夷山脉,是当时闽越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闽越族的史迹本不为奇。然而此种葬俗为何能绵延至今?史料记述:汉武帝时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实际上被述者主要为权贵,并非全部。《宋书·地理志》说:“彼逃亡山谷者颇众。”闽北一带为越族活动之重地,悬崖葬俗,是否就是当年逃亡山谷者之越民世代相录下来的遗习,至今是个值得探究的谜。不管怎么说,洞穴崖葬,是明显地与古代越族历史和葬俗有难以分割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