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与汉人的区别是什么?

建筑不同客家民居建筑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土楼。汉族人的传统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而客家人的经典建筑是观闹古婊、环水楼、璇庆新居等。

语言不同。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语。客家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语,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语,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语。

饮食不同。客家人早期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出门须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客家人艰苦度日,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萝卜干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饭并抑胀气,出门可配野菜充饥,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客家;百度百科-汉族

客家人跟汉族有什么区别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惠州、梅州、赣州、汀州。

客家人是纯粹汉族,非客家的汉族都不是纯粹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