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抽样类型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1] 审计抽样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不定机会均等)↓ 3.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1)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审计抽样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相同点:

A、都需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B、都可以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C、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根本区别:

统计抽样时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经验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只要设计得当,非统计抽样也可达到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两种抽样的选用: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

A、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因为抽样方法的选用主要涉及的是审计程序实施的范围问题。

B、不影响获取证据的适当性

C、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发现样本的错误所作的适当反映

(2)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主要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种,同时还存在双重目的抽样等。

①属性抽样

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目标: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

②变量抽样

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目标: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③双重目的抽样

在审计实务中,经常存在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

步骤

(一)样本设计:审计抽样中样本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测试目标;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3、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二)选取样本

1、确定样本规模;

2、选取样本;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三)评价样本结果

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

3、形成审计结论。

使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二、请问可否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下“变量抽样”和“属性抽样”?

比如检查验收单上是否有验收人员的签字,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该项控制“是否”有效运行,那么这就属于属性抽样。

再比如重新计算发票金额的准确性,其目的是为了确定金额计量是否正确,那么这就属于变量抽样。

三、对于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我不是很明白,能否举例说明?

比如针对所有赊销业务是否均经过适当赊销审批进行控制测试而抽样,则属于属性抽样,比如针对应收账款是否存在高估进行实质性测试而抽样,则属于变量抽样。

四、属性抽样原理的定义是什么?

属性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是进行定性的分析,属性抽样在审计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在属性抽样中,设定控制的每一次发生或偏离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比如对所有的销售单进行抽样审计,审计目标是看是否都经过了审批,这就可以利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因为它是对是否经过审批这种性质方面进行的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