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的拼音和组词语部首

微的拼音和组词语部首[ wēi ] 。

基本解释

1. 细小;轻微 细~。~风。谨小慎~。相差甚~。

2. (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 ~米。~安。~法。

3. 衰落 衰~。

4. 精深奥妙 ~妙。~言大义。

5. 稍微;略微 ~感不适。面色~红。

相关词汇

组词    微笑 微小 微风 细微 微弱 稍微 低微 衰微 熹微 发微

同音字    巍 委 危 喴 倭 椳 揋 嵔 偎 媙

同部首    得 徵 行 德 往 循 彼 衔 待 徨

同笔画    媵 塞 睢 歆 筠 筱 嗯 煜 数 摁  

二、微的组词和拼音部首

拼音:wēi。部首:彳。组词:卑微、防微、杜渐、谨小、慎微、略微、轻微、稍微、缩微、体贴入微、微薄、微波。

“微”,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秦系简牍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微”的基本含义为小,细小,如细微、轻微;引申含义为少,如稍微、微笑。此外,“微”还表示衰落,如卑微、微贱。

微组词和拼音(微组词和拼音部首结构)

在日常使用中,“微”也常做动词,表示隐秘地行走,如微行。

“微”,初见于秦系简牍中,常用以指“微小”义,如《诗经》“遵彼微行”,“微行”即小径。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微”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

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

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

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

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微,匿也。

又【尔雅·释诂】蔽,微也。【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注】微,蔽也。

三、微拼音和组词

1、“微”字读音为:“wēi”。2、释义为: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3、组词有:微风、微笑、细微、微弱、稍微等。

微,汉字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ēi,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是隐蔽、隐匿。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思。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从攴、声。右旁从“攴”,攴为打击,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头发。金文字形有的承袭甲文的结构,另外也有将“攴”省变为“又”,左旁又增“彳”形。战国文字形体略有省变。

至篆文,则将头上发形改作斜笔的“山”形,并分歧成两字:一字是从彳、声的“微”,另一字则是保持甲骨文。隶书则定为从彳、从攴,并改发形为“山”。现代汉语楷书则据篆文之形定作“微”。在六书中属於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微”。说文·人部》:“散,妙也。从人,从支,岂省声。”高鸿缙《散盘集释》:“敞应从支、长会意。长为_字最初文??鬈既细小矣,支之则断,而更微也。”微本义为隐蔽、隐匿。《说文》:“微,隐行也。”《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曰:“微谓逃藏也。”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义。也常作副词,表程度,相当于“稍微”。或表示否定,相当于非,不是。或通“徽”,义为善。又或通“尾”,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