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倭寇指的是哪国人

第一,倭寇来自于日本的亡命之徒(南北朝分裂,以及应仁之乱以后杂乱的日本战国),事实上明朝运气比较差,刚刚成立就是遇上了日本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由于当时南朝政府后期的崩溃,不甘于失败的南朝遗臣都是飘洋出海,亡命海上,接着随着南北朝的完结,没过多久,随着应仁之乱的爆发,(1467-1477),日本又进入了战国时代,可以说,整个岛国又打成了一锅粥,于是大量的家臣由于家族的败亡逃离到了海上,沦为倭寇

第二,日本商贾,元朝征日失败以后,日本开始纵横中国沿海,进行通商。但是不巧的是,日本政府此时也是禁中日通商,于是这是沿海老百姓无家可归,索性当了倭寇。因为元朝的失败,使得日本觉得元军不过如此,于是这些人索性就公然抢劫(1358年,连寇频海郡,1363年,入寇蓬州),就这样到了明朝。

第三,方国珍,张士诚旧部等元末豪强的残余势力,朱明无力清剿

第四,江浙百姓,明初定天下,怒苏,松,嘉,湖为张士诚守,特重其赋,藉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这些地方田赋,比其他地方重十倍,于是其民多逃亡。洪武年间降户为最,百年之间,例如:浙江全省从213万到150万,所以江浙老百姓或投倚豪门,或出海流亡。由于人民不堪官吏压迫,多聚山道,聚众起义,反抗政府,(邓茂七,叶宗留)亦有通倭相结者,如张链,萧雪岑,有剃发衣倭衣装假倭。

第五,沿海奸民。洪武四年,禁军民浮海,十四年,复禁频海人民私通外国。期间刑罚严密,兴倭贸易者,罚至监禁数十年。承平久,海禁渐弛。一二奸民东出,浅泊于海外,贿官吏以小舟早夜回。或托官宦,以搏蝇头之利。势家大姓护持之,勾连主藏,转卖共债,牟利润己。倭东入苏杭,无所避忌。商旅明知其为海寇,贪其厚利,任其堆货,为之打点护送。关津略不盘诘。沿海通倭之民,不可甚计

二、小刚说:戚继光时代的倭寇都是日本人吗

戚继光时代的倭寇既日本人,也有华人和西洋人。

倭寇是指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亦用倭寇指称日本侵略者。

历史上倭寇的来源十分广泛,成分尤其复杂,前期的倭寇确实是以日本人为主体,但是后期的倭寇主要是中国人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人,日本人倭寇被称为“真倭”,非日本人被称为“假倭”

明史·日本传》记载:“(嘉靖三十二年)五月复合新倭,突犯嘉兴,至王江泾,乃为经击斩千九百余级,余奔柘林。其他倭复掠苏州境,延及江阴、无锡,出入太湖。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明史说得清清楚楚,这次倭寇袭扰,真倭30%,假倭70%。

明代时期,在日本锁国政策的影响下,若干九州岛番主的部分“浪人”在禁令下为谋求国际贸易的厚利,“倭寇”到达中国沿海各口岸,有商机则交易,乘人不备则劫掠。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努力清剿,方将浙江、福建沿海肃清。但是当事人很清楚,倭寇之中,“真倭”之外,也有华人和西洋人在内。

三、历史上明朝戚继光打的倭寇是哪国人?

倭寇古时侯指日本。

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

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

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

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四、戚继光打的倭寇是不是大部分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戚继光打的倭寇是日本人。

1、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2、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

3、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

4、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嘉靖二十七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三十九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

5、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斗争中屡建战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扩展资料:

1、明代名将戚继光不仅有一腔爱国热情和战场指挥才干,还是一位锐意进取、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的创新者,其行为成为当朝后期衰败阴暗局面中的一个亮点。

2、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就任都指挥使之际,中国东部沿海正不断受到倭寇侵犯。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陆后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从浙东窜入安徽、江苏,一路掠杀,还围绕南京城兜一大圈。当时在南京驻有军队12万人,却多不敢出战。最后这股倭寇虽然被歼,但明军伤亡竟达4000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戚继光抗倭

五、倭寇是哪国人?

倭寇是日本人。

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

历史

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大起。

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靖后期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倭寇